□李迎春 成都商報評論員
  核心
  提示
  毒郵件的源頭和最主要的施害方都是發件人,對此必須嚴厲追究。而對快遞業則應保持理性態度,讓其在目前的法律體系下自由發展,提高管控能提高一時安全,但長久安全更依賴於行業的充分發展和市場長期的自由競爭。
  11月29日,山東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先生被一件沾有有毒化學品氟乙酸甲酯的圓通快件奪去生命。此事暴露出快遞行業在物品驗視環節的嚴重疏漏,引發廣泛關註。據瞭解,雖然目前有關快遞業的法律法規比較完善,但執行中卻被大打了折扣。日前,圓通公司發表聲明表示歉意,但聲稱攬件快遞員對有毒快件曾進行了驗視。而發件的相關工廠已停業整頓,相關負責人被警方控制。
  “毒郵件奪命事件”發生後,輿論對快遞業表現出極強烈的“整頓”意願。一時間,管控思維迅速抬頭,有人主張嚴厲監管,抬高快遞業的準入門檻,甚至取消目前很多快遞公司普遍採取的加盟模式。這些主張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管控思維真占了上風,那麼對快遞行業健康發展未必是好事。
  “毒郵件奪命事件”被廣泛關註,當然是因為它觸及了人們的安全底線,自然會引起人們對那些安全漏洞的警醒,查漏補缺亡羊補牢當然必須。但同時也需看到,此事畢竟只是一個孤立事件,相較於全國每天產生的無數郵件,其概率極低。概率低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但它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目前快遞業的發展思路和模式並沒有太大問題。
  國內快遞業迅猛發展的核心生命力在於高效率和低成本。一名快遞員每天收發上百份郵件,期待他們嚴格按所有程序檢驗每個郵件的安全性其實不現實。因為危險物實在太多,檢驗需要經驗和專業設備,快遞員根本不可能確保萬無一失。如果非要絕對安全,萬里挑一都可能找不到一個“合格”的快遞員。更重要的是,為確保萬無一失而增加的成本,很可能使快遞業喪失其立業之本的所有優勢。一個價高低效的行業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發展,甚至可能被淘汰或者變為只有少數富人消費得起的奢侈品。
  此外,人們更需要擔心的是,管控思維一旦占了上風,快遞業會不會被少數寡頭壟斷。人們可能會在一個安全事件之後,喪失享受便宜便捷快遞服務的權利。
  事實上,任何管控體系都不能確保絕對安全。美國在911事件之後,其國內各行業都加強了安全監控,但政府仍屢屢收到含有炭疽病毒的郵件。美國的快遞行業歷史悠久,制度相對健全,操作不可謂不規範,但仍屢屢失手,說明這其中不簡單是個管控問題,這裡具有行業特殊性。
  所以,在必要的註意義務之外,不能指望快遞員發現所有的危險品,但需要確保任何一起郵件毒害事件都能被最嚴格地追究。毒郵件的源頭和最主要的施害方都是發件人,對此必須嚴厲追究。而對快遞業則應保持理性態度,讓其在目前的法律體系下自由發展,提高管控能提高一時安全,但長久安全更依賴於行業的充分發展和市場長期的自由競爭。  (原標題:對毒郵件要嚴打 對快遞業要理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35jovaj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