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們傳遞了濃濃的乾群情誼,能幫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覺得開心
  一個筆記本、一份電話薄,是他們聯繫群眾的紐帶。在張涵(左圖)和陳衛東(右圖)心中,群眾的事從來都不是“麻煩”。
  “問題解決了,老百姓就滿意”
  張涵:27歲,渝北區回興街道雙湖路社區低保員
  “問題解決了,老百姓就滿意”
  休閑鞋,發白的牛仔褲,藍色的防寒服上戴著袖套。一個黃殼的筆記本從不離身,扉頁右下角寫著“雙湖路,張涵,工作筆記”。
  2009年,張涵從武漢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畢業,隨後到社區當志願者。一個月的考核期後,正式成為雙湖路社區低保員。“學的理科,但文字功底還算不錯。自己也喜歡社區工作,家人支持,離家也近。”
  在雙湖路社區,很多人都有記工作筆記的習慣。但社區書記李真雲說,張涵記得最詳細,堅持得最好。
  2011年4月,張涵開始嘗試記錄每天的工作。3年來,這是他的第5個筆記本。
  為離退休幹部服務
  10月24日(星期四)下午2:00—5:00,看望離退休幹部李輝龍(原江北縣委副書記),送去圖書。並組織西政青年協會聽他講述原江北縣的發展歷史。
  每個月的23號,我都要去區老乾局領圖書。這些書是按照離退休幹部的需求,給他們準備的。主要是一些黨的方針政策、養身、健康、花草方面的書。每次大概四五本。
  社區的離退休幹部有24位,全部都要送到。李書記今年有78歲了,精神很好,很喜歡跟年青人擺(談)以前的事情。學生聽聽這些事情,也可以增長見識。
  社區在關於離退休幹部的“四就近”原則裡面,有一條是就近發揮離退休幹部的作用。我就把送書跟這個結合起來,一舉兩得。
  幫原轄區群眾咨詢
  11月7日(星期四)上午9:00—11:00,到烈屬曹慶英家中走訪,瞭解其醫療救助情況。
  多年前,曹慶英的丈夫在外地搶救漁民時犧牲,被追認為烈士,曹慶英就成了烈屬。去年她生了一場大病,通過民政報銷了1萬元,再通過臨時醫療救助了幾千元,但還剩下幾千元費用。曹慶英的女兒給我講了這個情況,希望幫忙咨詢一下現在的報銷政策。
  我向街道反映了這個事情。15日,民政方面就答覆,像曹慶英這種情況,剩餘部分還可以通過臨時困難救助。這樣一來,她自己承擔的就只有很少一部分了。
  其實從今年1月1日起,曹慶英她們家就屬於高岩路社區了。只不過以前一直是我在跑她們家,彼此比較熟悉了。這些事情順便就做了。
  老年證的“疏忽”
  11月19日(星期二)上午9:00—9:30,到區民政局老齡委領取11月份新辦的老年證。上午9:30—10:00,電話通知11月份新辦老年證的人員到社區領取,錄入新辦老年證信息。
  每個月的15號之前,我都會把收集到的申辦老年證的資料全部交到街道。因為街道一般都是15號把各社區交來的資料,送到區民政局。
  10月份的時候,社區居民李衛星來遞交了申請老年證的資料,我也按時交到街道。但一個星期後,老年證還沒辦下來。我一問,才曉得街道提前兩天報送到了區民政局,李衛星的資料只有等11月份再送。
  到了11月份,李衛星來社區催過2次,電話也打過多次。因為他馬上要外出旅游,需要這個老年證,能減免不少景區門票。15號,我跟街道工作人員交涉,希望能儘快辦好。街道馬上跟區民政局老齡委溝通,18號(16、17號是周末)下午就給李衛星辦了,沒有耽誤他的行程。
  這個事情其實談不上誰的錯,算是小小的疏忽。但問題出現了,我們只有積極幫忙解決。給群眾解決好了,他們就很感激,很滿意,很順心。
  讓低保戶多跑一趟
  11月27日(星期三)上午9:00,低保戶陳善群再次到社區提交低保申請資料,但因為陳善群看病之後未打印病歷,社區無法以紙質材料的形式證明其患重病,因此她不能在低保金中享受重點保障金額45元。鑒於這種情況,我決定下午陪她到醫院開一個診斷證明,明天上午交到社區來。
  陳善群丈夫和孩子都去世了,自己也患有重病。周一來的時候,她只帶了申請,其他資料都沒有。我打算幫她申請重病救助(重病救助每月多45元),但必須要醫院的診斷證明。
  通過這件事情,我覺得如果在周一就告訴陳善群去醫院時,由家屬陪同的話,她就不會帶著空白病歷本到社區,也不用再多跑一次醫院。這件事提醒自己,以後在為群眾辦事時要更細心,考慮更周全。
  本版文/重慶晨報深度報道記者 肖慶華
  本版圖/重慶晨報記者 苑鐵力
  “遇到困難就給我打電話”
  陳衛東:市運管局副局長、市交通行政執法總隊直屬支隊支隊長
  “遇到困難就給我打電話”
  11月28號中午,剛打完乒乓球的陳衛東,額頭上滲出細汗。從早上7點半到辦公室,一直忙到中午,他才有時間抽空鍛煉。但不管是上班還是鍛煉,陳衛東都是手機不離身,“擔心駕駛員遇到啥子事情,找不到我。”
  愛跟的哥的姐交朋友的陳衛東是“雷鋒的士班”的隊長,同時任市運管局副局長、市交通行政執法總隊直屬支隊支隊長,分管全市的出租車。如今,他的手機里存有160多個的哥的姐的號碼。
  的哥想念書,他幫忙協調
  今年4月,楊文勝在重大網絡學院修完了全部課程,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專文憑。
  楊文勝高中畢業後,修了10年車。1996年進入出租車行業,成為公運集團的一名的哥。憑藉過硬的駕駛技術和優質的服務,2009年,楊文勝獲得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跟其他獲獎者交流的時候,發現自己欠缺很多東西。”楊文勝說,於是萌生了繼續深造的想法。
  但他只是一個的哥,每天除了開車掙錢,就是在家睡覺,哪來的閑錢和精力去學習?“感覺有點天方夜譚。”鼓起勇氣,楊文勝給陳衛東打了個電話。“當時也不曉得啷個想的,覺得只有找他了。”
  接到電話的陳衛東沒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他去了公運集團。“全靠陳局幫忙,公司領導也給力,解決了學費。”沒多久,楊文勝就在重大網絡學院工商經濟與行政管理專業報名。當年,他已經40歲了。
  遇到麻煩,的哥清晨來電
  2010年9月18日清晨6點,市運管局局長李方宇和副局長陳衛東接到了的哥杜德勇打來的電話。電話中,杜德勇焦急萬分。
  原來,兩小時前,他搭載乘客從北碚前往鄰水縣。返回途中,在鄰水高速路口看見一名男子癱坐在路邊在向他招手。杜德勇上前詢問,該男子姓王,是當地農民,身患尿毒症,急需前往重慶的醫院進行透析治療。他看見杜德勇的是重慶的出租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攔下了出租車。
  杜德勇二話沒說,拉上了王先生。當行至鄰水高速路收費站時,被當地運政執法人員擋獲,以異地載客為由,罰款3000元。杜師傅和乘客王先生一再解釋是順路搭乘,不是異地營運,但執法人員不予理會。
  杜德勇十分著急,他撥通了兩位領導的電話。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李方宇和陳衛東找到了當地交通部門的負責人。打了十幾通電話,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溝通和協調,杜德勇繳了少許“罰款”後終於獲准離開。
  的姐受委屈,他親自道歉
  今年7月20日,的姐唐良現接到了陳衛東打來的電話,邀請她去辦公室坐坐。
  3天前的凌晨2點,唐良現在渝北空港拉了2個受重傷的人去醫院。途中,2人的鮮血染紅了出租車後排的座套。到醫院後,唐良現等警方來現場取證,耽誤了換座套。“渝北這邊換完了,去李子壩也沒得了。”唐良現只好用一副別人換下來的臟座套,換下了後排滿是血的座套。
  當天早上,因為臟座套的事情,唐良現的出租車在菜園壩被攔下來。“我把事情經過講清楚了,還給派出所打電話,幫我作證,但他就是不聽。”執法隊員堅持要處罰,唐良現哭起來。“感覺自己做了好事,不但得不到理解,還要被處罰,太沒得意思了。”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後,執法隊員終於將唐良現放行。
  “我也沒給陳局打電話,也不曉得他是啷個曉得這事的。”來到辦公室後,唐良現有些局促不安,但陳衛東一句充滿誠摯的道歉,讓她所有的委屈都煙消雲散。
  1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陳衛東談了自己作為“雷鋒的士班”隊長的很多想法,鼓勵唐良現要堅持做好人好事。
  在司機眼中他就是“哥們”
  陳衛東有個習慣,愛去機場和菜園壩等出租車站點找駕駛員談心。“好幾次,都遇到丟東西的乘客。”
  2011年6月29日,位於黃泥塝的主城區出租車失物招領中心成立。兩年零3個月的時間,累計收到失物1萬3千多件,其中的1萬2千多件都歸還了失主。
  在的哥的姐心中,陳衛東就是一“哥們”。7月份,的哥奚伯新滿49歲,請了陳衛東。一屋子全是的哥的姐,那場面別提多熱鬧了。
  今年中秋節,因拒絕乘客的無理要求(禁行處拐彎)被打傷的的哥張文軒,在醫院見到了前來探望的陳衛東。陳衛東鼓勵他堅持遵章守紀,繼續給乘客提供優質服務。
  除了跟的哥的姐做朋友,陳衛東還會給他們找“麻煩”。集中投訴服務中心成立後,近3年(2011—2013年)時間,有12名嚴重違規的出租車駕駛員被吊銷從業資格,1661人有不文明服務等違法行為被責令重新培訓。
  陳衛東說,他有兩個夢想:一是希望的哥的姐的收入比他高;二是希望建立4個和諧關係(駕駛員與乘客和諧,出租車企業與駕駛員和諧,執法隊員與駕駛員和諧,出租車企業與行業管理部門和諧)。“如果都實現了,重慶出租車行業就能成為全國一流。”
  編者的話:
  乾群關係,是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見,最普通,有時候又是“最麻煩”的關係。這個關係處理得好不好,從小的說,關係到自己的心情、利益,從大的說,關係到社會的和諧、有序。生活中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幹部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這一來一去,有很大的學問,很多的故事,我們今天選取了兩個普通幹部的故事,看看他們是怎麼來的,怎麼去的,或許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重慶基層幹部隊伍的新變化,新氣象。
  記者手記>
  群眾事
  永遠不是麻煩
  翻開張涵的工作筆記,每天的工作都記得清清楚楚。就算哪一天請假,也會寫下來。
  張涵寫工作筆記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給自己看,提醒自己哪些事情還沒有做,哪些事情沒有做好。他說,民政工作最需要群眾的支持和監督,少了群眾監督,就做不好。社區工作的基礎最終落腳在服務群眾上,把路燈修好了,協調好小矛盾,再微不足道的事情,群眾都會說你的好。
  打開陳衛東的手機,的哥的姐的電話號碼分門別類的保存著。哪個出租車公司的,叫什麼名字,陳衛東都記得清清楚楚。
  陳衛東常常把3個“對得起”掛在嘴邊:一要對得起群眾;二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三要對得起組織。
  這些年的節假日,陳衛東都會到各個站點看望出租車駕駛員,聽他們的呼聲,瞭解他們的疾苦。每次給駕駛員們講課,陳衛東都會公開自己的手機號,“遇到困難就打電話,我要是開會沒接,就發短信。”
  對群眾的事,張涵和陳衛東從來都沒有覺得是“麻煩”。相反,能給群眾解決問題,他們會很開心。  (原標題:一本社區低保員的民情日記
一位運管局副局長的熱線電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35jovaj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